編採質素與企業營運的平衡

羅燦

 

最底層的10% 不停地被解僱,公司解僱後再聘用新人,再解僱再聘請,這是淘汰賽。

本文根據2002 年1 至2 月由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等舉辦的「傳媒管理課程」研討會中的演講錄音筆錄而成。

 

全文提要:

I. 日常運作

  • 預先計劃
  • 了解限制
  • 精英趨勢

II. 人才培訓

  • 外地觀摩
  • 高層的胸襟

III. 現場討論


談管理應該先說日常的運作,這是最切身的問題。但問題是很多公司因為市場競爭太激烈了,科技泡沫散了之後,很多科技公司在短時間內關閉,而且由於經濟環境的影響,導致銷量不佳,很多雜誌的銷量跌得很厲害。行家的工作機會也少了,無良的公司賺了錢還減薪,很多機構的策略是瘦身,一直等到經濟復甦,大家對此要有充分了解。

 

訓練是管理的部份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和同事要作一些緊密的檢討。我們把管理分兩部份,最大的部份是日常編輯運作,第二是訓練。如果訓練不足的話,長遠來說,記者和編輯都會退步。先說日常的管理,大家都知道好的記者未必是好的管理人員,而好的管理人員也可能不是出色的記者,大家要取個平衡點。特別是領導者,他們更要了解下屬的強項和弱點,一方面經常提醒他們該怎樣做,另一方面應該提供訓練課程給他們,除非他們自己不肯學。而近幾年的趨勢是,大家都很喜歡學習。

電視台方面,我先說無綫的情況。免費的大氣電波廣播受到很多政府法例限制,也因為經營的考慮,七點後的黃金時間基本上很少新聞時間,六點半的重點新聞實際上只有廿二、三分鐘,你想想廿二分鐘可以播出多少個新聞故事?基本上只有六、七則本港和大約四則外國的新聞,還要有體育消息,時間限制很大。以前亞視也面對同樣的時間問題,現在就較鬆動。我們的挑戰就是要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播放一些最重要的故事:要有觀點,要有齊所有的角度,並要能覆蓋一些橫向的枝節。這方面就要靠溝通。一個人是想不完的,所有負責人應該和得力助手溝通,策劃很重要。而且新聞時段能否得勝是關乎「預先計劃」(forward planning),全世界包括北美洲等大電視台都有一個計劃小組(planning desk),如果大家抱着臨急才做事的心態是做不好的,這不是電子媒介或印刷傳媒的問題,兩種媒體的情況也一樣。

營運方面,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限制。無論你是電子傳媒還是印刷傳媒,新聞時段都離不開那個模式,只是性質不同,工種不同。團隊工作很重要,它是對管理技巧的很大考驗。有些人是「軟皮蛇」,推卸責任一流;有些人很拚命,但說話可能快過思考。這個世界甚麼人也有,所以領導者必須和部下多一點溝通,聽聽別人的意見,甚至是一些新人的意見。有時候我們會說笑:「就算是計程車司機,也要問問他們的意見,他們會很樂意講自己的想法。」這是普羅大眾對當今政策、現象的看法,很貼近現實。如果一個記者不看報紙,不聽收音機,對自己要報道的新聞也不着緊,不熟悉時事,你就要和他談談。

由於資源的限制,未來都是採取精英制。在美國首五百間大公司中排名第一的通用電力公司,其策略是要嘉許上層,即員工中的20%,因為他們是最精英的,為公司做了很多,也為新聞界貢獻了很多。最底層的10% 不停地被解僱,公司解僱後再聘用新人,再解僱再聘請,這是淘汰賽。這是未來的趨勢,十分接近現實,不要以為有一份工作就可以過一世了,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