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求存的策略
關偉
香港傳媒界要不斷求變,才能適者生存。我們是在逆境之中,要經常警惕自己,要有危機感。壓力可轉化成動力,使我們不斷腦震盪,產生新構思。
本文根據2002 年1 至2 月由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等舉辦的「傳媒管理課程」研討會中的演講錄音筆錄而成。
全文導讀:
I. 亞視的經驗
- 銳意開拓新聞節目
- 團隊精神的重要
- 善於調兵遣將
II. 逆境生存之道
- TVBS 提早播放新聞
- 鳳凰效應
III. 結語:不斷求變才能生存
IV. 現場討論
我積累了一些個人經驗和大家分享,也就是過去兩三年在亞視(ATV)工作的經驗。在1999 年10 月我進入亞視時,正好是香港經濟低潮的時候。現時很多機構所做的瘦身和裁員,亞視早在1998、1999 年就已開始,當我進入亞視時,大約有一千八百名員工,但公司已表示要繼續裁員「瘦身」。而裁員情況最嚴重的是製作部,因為我們想盡可能減輕負擔,降低製作量和成本,後來也嘗試通過外判一些製作,或與其他公司合作等方法。
不要向老闆說「不」
當時有很多人問我:「會否裁減人手?」我當然回答:「不會!」但現在說回頭,當時有很大壓力。亞視新聞部(在1999 年)約有一百九十人,已經比無綫和有線電視少,但公司仍然希望裁員至約一百五十人。我在媒體工作了二、三十年,學會了千萬不可與老闆爭拗,因為老闆給予你那個位置,但如果你凡事的回應都是「不」的話,可能根本無法繼續下去。於是,你惟有在明白他所想之後,再慢慢地想有甚麼辦法應付。當時要面對的問題是,如果我依照老闆的想法來進行瘦身,日常工作根本無法正常運作,天天都可能處於與TVB 競爭而無力還手的地步。
現在可能仍有同事埋怨為何要製作「整點新聞」(他們還給它改名為「整蠱新聞」),因為每小時都要製作,可能相隔數十分鐘又要準備。以前在早晨九時後,要到十二時半才有新聞播放。現在十時、十一時、十二時都有新聞,員工要不斷工作,非常辛苦。這樣做的苦心,是讓公司知道同事的工作量是增加了,因為用電視的時間來計算,每天二十四小時播放更多的新聞節目,其實是在為公司省錢,因為如果播放其他節目是要用錢買的,但播放新聞則不同,因為你買了外電新聞的版權,每天播一分鐘都要按月付出一筆版權費,不停循環播放也是這個價錢,而採訪本地新聞也同樣是這種情況。以此角度來看,即使節目部門增加播放新聞的時間,成本不會大量增加。
我現在(當時)已不是一個百分百的新聞人,自從參與公司的行政之後,常要替公司想辦法增加製作來創造收入。除了要滿足政府的發牌條件(例如每日要播放多少節新聞和每週多少時事節目等),還要構思在其他時間製作新聞或時事節目為公司賺錢。所以在2000 年1 月開始,我們便開始製作如《股市論談》等節目,每日在非黃金時段播出差不多兩個小時。這個節目不但有廣告贊助,還替公司節省了播放舊片的費用。即使舊片已播放了數次,但仍然有支出,例如以十萬元買的片,第一次播放時,版權費支出是最多的;例如是七萬五千元,第二次播放時可能仍然要支出一萬五千元,到最後播放時也要支出一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