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span>g c</span>

千里追尋—— 退休解放軍親述六四故事

千里追尋—— 退休解放軍親述六四故事

千里追尋—— 退休解放軍親述六四故事 陳偉利     六四事件在不少香港人心中,是一個情意結,對於我來說, 六四事件是令我立志當記者的原因。當年十一歲的我,在電視、 報紙看到六四鎮壓的畫面,那種震撼到現在都未能忘記。六四之後,當局打壓天安門母親,試圖「刪除」有關歷史,種種不公義,令我更加決心當一個記者,希望可以略盡綿力,尋找真 相。 六四事件至今仍然有很多的謎團,報道較多從受害者家屬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近況及見證。但對部分參與鎮壓任務的士兵及軍官來說,六四事件亦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於是我決定開展尋找軍人的工作,希望作歷史紀錄。2014 年,在六四廿五週年,now 新聞台分別訪問了兩名參與戒嚴部隊的士兵及軍 官,在茫茫人海尋找兩人,過程幾經曲折。 該報道獲 2015 年第十九屆人權新聞獎中文廣播評判大獎。             作者簡介 陳偉利,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畢業,now 新聞台專題組策劃,曾在無綫電視新聞部及有線電視任職記者。以拍攝紀錄片為夢想, 喜歡人物故事,曾獲紐約電視節、人權新聞獎,中大新聞獎。獨立製作紀錄片曾入圍獨立影片及影像媒體比賽。

避開監控—— 訪問維權律師之妻

避開監控—— 訪問維權律師之妻

避開監控—— 訪問維權律師之妻 吳子敏     2015 年 7 月,全國各地有約三百名維權律師、律師助理、 維權人士被拘捕、失聯或被當局約談,被稱為「七零九事件」, 引起各界對內地人權狀況的關注。一年過去,仍然有二十多人 被覊押在看守所,他們未獲准和家屬所聘請的律師會面,當局 甚至告知其家屬,被捕律師已經解僱了親人為自己所聘請的代 表律師,並接受當局安排律師為他們代理案件。這批被覊押的 人士都被控以「顛覆國家政權」或「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並可能面臨秘密審訊以及長達十年的刑期。 正值大搜捕一週年,有線中國組採訪了幾位被捕維權律師 及維權人士的妻子,了解她們在一年來經歷的種種,包括被警 告、恐嚇、拘留以及禁止出境等。訪問她們,筆者背負着沉重 壓力。她們的丈夫已被捕,家裏還有老小要照顧,萬一她們因 受訪出事了,筆者難以面對。這報道的難度,是在聯絡和訪問 受訪者時避開當局設下的天羅地網監控陣;但更重要的,是向 受訪者解釋清楚報道帶來的風險。                 作者簡介 吳子敏,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廣播新聞)畢業,期後往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修讀中國政治碩士課程。十五年的記者生涯先後在亞洲電視、無綫電視及有線電視新聞部任職,現 職 Facebook Media Partnerships。

喬裝訪問 —— 問題疫苗家屬心聲

喬裝訪問 —— 問題疫苗家屬心聲

喬裝訪問—— 問題疫苗家屬心聲

鄭詩亭
小張的長子已成植物人。(有線電視截圖)

 

 

在中國,愈貼近民生領域,愈揭出令人咋舌的事情。繼毒奶粉後,再來黑心疫苗,幼子何辜?孩子注射防疫針,原是想預防疾病,健康成長。可惜,諷刺地,內地無數兒童因此致傷、 致殘,甚至致死。可悲的是,從父母角度來看,彷彿親手送孩子上刑場,注射那一針,然後自責一生。

山東濟南龐氏母女於 2011 至 2015 年間,經銷廿多種沒經低溫冷藏的疫苗,價值約五億七千萬元人民幣。事件曝光後掀起全國恐慌。全國各地無數孩童接種問題疫苗後相繼出現異常反應,人數累積之多,怨氣之深,終能敵過被刻意操控的狹窄新聞資訊渠道,獲得國際關注。

全國各地受害家庭帶着子女到一線城市醫院求醫,一個個 本來互不相識的家庭,頓成天涯淪落人,互相鼓勵,並肩作戰,還在網上成立了群組互通消息和交流。

 

當天約在賓館一房間訪問情況,房子迫滿了人。(有線電視截圖)
在北京接受專訪的陳濤安,原本是山西省疾控中心的科長,2007年起連續三年實名舉報山西疾控中心三十多次,因此丟官。(有線電視截圖)
問題疫苗家長在北京上街維權示威力。(有線電視截圖)
問題疫苗家長在北京上街維權示威力。(有線電視截圖)

 


作者簡介

鄭詩亭,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廣播新聞)畢業,入行十多年,先後任職亞洲電視、無綫電視及有線電視,現職旅發局企業傳訊。

微信找個案 —— 「疫苗之殤」採訪實錄

微信找個案 —— 「疫苗之殤」採訪實錄

微信找個案—— 「疫苗之殤」採訪實錄 羅燕雲  2016 年 3 月,剛採訪完兩會,我按安排留下駐京,完成兩 星期「地獄式」的兩會採訪,原想讓腦袋放空一兩日後,再開始籌劃採訪題材。但內地新聞何其多,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採訪不到的題材。 今次被曝光的,是「山東疫苗案件」。這事件在 3 月 18 日由內地傳媒揭發,由於所涉疫苗數量大、地方廣,不到幾天,事件已處於新聞最前線,所有傳媒的目光都聚焦於這案件,有線中國組也不例外。一開始,我們只是用內地新聞網訪問疫苗 受害者家屬的片段,重新包裝後再報道,但發覺這樣離真實情況有點遠,於是上司便提出由我們找個案採訪的念頭。當時駐京的我,知道上司這想法後,便立刻開始找個案。   作者簡介 羅燕雲,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廣播新聞)畢業,2011 年入行,採訪該新聞時為有線電視新聞部中國組記者,現為 ontv 東網電視新聞台高級記者。

突破封鎖 —— 天津大爆炸「扑咪」李克強

突破封鎖 —— 天津大爆炸「扑咪」李克強

突破封鎖—— 天津大爆炸「扑咪」李克強 陳遠東   「東,接着去哪?」 置身災難現場,新聞素材理應數之不盡,卻往往無從入手。 時間緊迫,香港上司在等你報告新收穫,身在混亂現場的你, 既要顧採訪隊安全,又要挖掘新聞。是故每次隊友提出這條問題,皆如泰山壓頂,而又必須表現得從容不迫。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港貨櫃碼頭倉庫爆炸。事發後有報道稱,爆炸涉及大量化學品,恐波及民居,甚至有指當局安排大遷徙。 我接獲上司指令,由香港飛到當地,接替首批到埗的同事,採訪爆炸餘波。其時已事過數天,一些較基本而格式化的「即食」新聞題材,已經被廣泛報道了。有線電視採訪隊如何製作有意義的報道回港,對於年資尚淺的我來說,是莫大考驗。 抵津後,我們花了一整個上午,在由學校改建的臨時救災中心遊走。午膳時間,正躊躇下午的採訪安排,忽然接獲上司來電,謂新華社出稿:總理李克強到災場視察。中國特色的新聞稿,時間、地點、甚至視察是否已經完成等資料,盡皆欠奉。 隊友問:「東,接着去哪?」一時三刻,我也難作決定。     作者簡介 陳遠東,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2013 年加入有線電視中國組。現時在東網任職記者。

新股暴升之謎 —— 揭啤殼集團底牌

新股暴升之謎 —— 揭啤殼集團底牌

新股暴升之謎—— 揭啤殼集團底牌

口述:區嘉儀、梁佩均
整理:陳嘉駿
報道中提及的其中一間建築公司震昇工程,左二為龍炳坤,其律師行為多 間建築公司任法律顧問。(《蘋果日報》圖片)

 

 

2015 年港股猶如「坐過山車」,經歷「大時代」急升至逾七年新高,及後股災式連跌五個月,唯獨創業板新股一枝獨秀, 配售上市首日動輒爆升幾倍至十幾倍,最誇張的新股甚至升逾二十倍。坊間普遍分析指,這些新股公司質素參差,上市旨在賣殼(上市後將公司售予新投資者,轉讓上市地位),並無實質業務支撐業績,建議股民不宜沾手。

《壹週刊》於 2015 年 10 月 22 日的報道首次揭露,部分已於港交所掛牌的本地建築公司,背後有集團一條龍安排人頭董事、處理程序及尋找買家,慫恿配售上市,然後鋪路賣殼獲利,這些公司無論性質、上市、盈利模式,都很相近,猶如「啤」出來一樣,俗稱「啤殼」。報道亦揭發數間上市公司的保薦人、 法律顧問及非執行董事均為同一批人,是首次有傳媒報道「啤殼」集團如何運作及揭發其背後團隊。

 

 

大有融資一年內為七間建築公司擔任保薦人,上市模式相近。(《壹週刊》圖片)

記者當時到訪律師行,發現接待處上掛上不少由其擔任法律顧問的上市公司名字,當中包括報道內的建築公司。(《壹週刊》圖片)

(《壹週刊》圖片)

《壹週刊》2015年10月22日的報道

 


作者簡介

區嘉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入行十五年, 現為《壹週刊》財經組副總編輯。憑〈農作變老作 超大現真身〉 一文,於 2012 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獲獨家新聞優異獎。

梁佩均 ,2006 年加入《壹週刊》,先後擔任財經版記者及調查組編輯,長期關注上市公司財技、土地規劃及房屋問題等議題。

陳嘉駿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士,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理學碩士。曾於商業電台任職財經記者,於 2014 及 2015 年獲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電台特寫組金獎及銀獎。

現身說法 —— 拆解財務中介工作實況

現身說法 —— 拆解財務中介工作實況

現身說法—— 拆解財務中介工作實況 陳業輝、羅雯麗     現金周轉不靈,但消費意欲旺盛,部分財務公司看準這群人的心理,標榜低息貸款、不成功不收費、易借易還、不用露面廿四小時過數等。不良財務中介威迫利誘,串謀在瞞騙客戶 下濫收高昂的中介費用,要受害人將自己辛勞所賺的一分一毫全部上繳。部分人更在客戶不知情之下將客戶資料轉移,容易 受影響的過度消費者不斷收到財務公司和中介公司的推銷,債務冚債務,結果債務負擔如雪球愈滾愈大。中介利潤之多,業界人士會告訴你,不消一年已經可以買樓置業。 警方去年大力打擊不良中介行為,案件愈揭愈多。商業電台記者希望拆解業界的營運模式,檢視財務公司和中介公司之間有否存在隱瞞的業務關係,記者曾經考慮放蛇假扮借錢,但得悉不良中介行事也相當謹慎,倘若被要求提供多份文件,恐不容易應對;也考慮過以臥底身分加入行業,又恐影響日常採訪工作。最終決定,找人以第一身的身分講述業界運作,以加強報道說服力。   有關報道 (系列三之一)財務公司廣告開支大增 疑宣揚過度消費意識 (系列三之二)借貸推銷或涉誤導 消委會籲了解條款 作者簡介 陳業輝,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入行七年,負責該報道時任職商業電台首席記者,現職為商台助理採訪主任。曾經憑球鞋製造商強制要零售商跟隨建議價格和競爭法實施情況的報道,獲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 羅雯麗,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畢業,入行四年,先後任職亞洲電視記者及主播,負責該報道時任職商業電台記者。現職《東方日報》東網電視高級記者,專責「港。實測」專題。

地產線報 —— 發現居屋十七按

地產線報 —— 發現居屋十七按

地產線報—— 發現居屋十七按 文倩婷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樓價步入另一個升浪,低息期持續,銀行為資金找出路,小業主同時受惠於物業資產升值,借貸較以往更容易。 至 2015 年,樓價有見頂跡象,過度加按單位後,小業主無力償還銀行按揭供款,最終遭銀行沒收抵押物業,成為銀主盤於市場出售。小業主過度借貸的負面影響,為樓市及金融市場帶來暗湧。 地產記者站於樓市前線,過去主要留意逾千萬豪宅銀主盤,以查冊確認業主身分。但近年中小型物業銀主盤有增加趨勢,為了解單位被銀行沒收原因,由 2015 年初開始,《香港經濟日報》會就每個新增銀主盤查冊,因而發現這個轟動市場,擁有「十七按」的荔枝角荔欣苑居屋銀主盤。     作者簡介 文倩婷,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任職記者約七 年多,現任《香港經濟日報》高級記者,負責地產新聞及專題文章,包括二手住宅成交、工商物業等相關買賣報道。

查根問柢 —— 城市競爭力調查謬誤

查根問柢 —— 城市競爭力調查謬誤

查根問柢 —— 城市競爭力調查謬誤

楊量傑
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新聞發布會(有線電視截圖)

 

 

2013 年中,各大傳媒報道了一個關於香港的城市競爭力排 名的研究報告,指香港排在全國第五位,在山東之下。

過去數年,每逢6月及12月,都有一個自稱是國際性學術團體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表城市競爭力報告,廣邀各大傳媒出席記者會。

2013 年,該團體的報告指香港因政治紛爭導致競爭力大 跌,各大傳媒如獲至寶,紛紛以頭條或大篇幅報道。有線新聞為當時少數缺席記者會的傳媒,同日,時任新聞總監馮德雄向我們提出一個疑問:「香港競爭力真的不如山東嗎?研究方法有問題嗎?」

帶着疑問,我們詳細翻看研究會資料,網頁上會長職銜一大堆、設計項目一大堆、專家一大堆,不斷重申研究會規模多大,有多權威,但這樣一個「國際性學術團體」,資料看來有點雜亂,又從事不同商業活動,似商業機構多於學術團體,隱隱覺得這個研究會有點古怪。

該報道獲 2014 年美國芝加哥電視節金獎。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研究會會長桂強芳取得碩士學位的國際東西方大學,曾經因為宣傳時,沒說明學位不被任何美國學術認證機構認可而遭罰款五千美元。(有線電視截圖)
社區規劃設計項目第一位的香港新界景田,但香港沒有景田這個地方,香港大學建築系何智榮教授,也是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副會長解釋是翻譯出錯,估計應該是錦田。(有線電視截圖)
被稱為鬼城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房地產泡沫爆破後,市政府瀕臨破產,但卻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招商引力排行榜先後列為第四及第五位。(有線電視截圖)

 

 

 

 

 

 

 

 

 

 


作者簡介

楊量傑,現為有線新聞首席記者,入行九年,採訪該報道時是高級記者。

 

 

渾水摸魚 —— 沽空機構真面目

渾水摸魚 —— 沽空機構真面目

渾水摸魚—— 沽空機構真面目 孔雪茵   夏天向來是股市的淡季,財經和金融新聞相對較淡靜。然 而 2011 年的夏天卻有點反常,一間名為「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的研究機構發表報告,指美國上市的嘉漢林業有誇 大賬目之嫌,給予「沽售」評級,嘉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綠 森集團股價亦應聲大挫八成。 上市公司的研究報告通常由投資銀行的分析員撰寫,為客 戶提供投資意見,報告的對象常是機構投資者、富裕的私人銀 行客戶等。投資銀行的另一門生意是為企業客戶做「刁」(Deal), 即是收購合併或融資,雖然法律上這些做「刁」部門與研究部 設有防火牆,但絕少有大行報告唱淡一間上市公司,因為沒有上市公司會將「刁」交給一間唱淡自己的投資銀行去做。 既然有這樣的潛規則,可以推斷唱淡報告是無利可圖,那麼渾水發表唱淡報告背後的動機是甚麼?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香港經濟日報》金融組從互聯網 一條小小的線索開始,從多方渠道收集資料,調查渾水創辦人 Carson Block(簡稱 Carson)的背景。 該報道獲 2012 年花旗集團傑出財經新聞獎冠軍。   作者簡介 孔雪茵 ,從事傳媒工作十五年,專注報道香港及中國金融及 財經新聞,採訪該報道時為《香港經濟日報》金融版首席記者, 現任職香港金融管理局機構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