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 裝好錄音app 等騙徒來電

蔡千紅

騙徒要求記者登陸偽冒公安局網站。(無綫電視《新聞透視》截圖)

 

 

最初跟我「報料」的人,應該是我的父母。

2015 年中,他們從印尼僑胞聚會回家,緊張兮兮的跟我談及他們一位朋友,姑且稱他陳伯。從去年初開始,甚少缺席聚會的陳伯忽然沒現身也沒回電,他的太太只說他累了。半年後這一場聚會,陳伯打破沉寂出席了,好友們旁敲側擊下終於知道他為何「失蹤」——原來他被騙去一百多萬元退休金,既羞且怒更傷心,不想跟朋友啟齒,於是整天躲在家裏發呆。

為甚麼要傻傻的奉上畢生積蓄?那名騙徒跟陳伯說,他在內地犯了事,當局正在調查他,需要他拿出保證金,也警告他不能通知兒女。陳伯分數次轉賬給騙徒後才驚覺可能是騙局,報警後那個戶口已經關掉了,錢也被轉走了。

陳伯很可憐嗎?對,很可憐。那麼,這就是無綫電視《新聞透視——千騙萬化》的由來嗎?也不是。

即使當時我父母親都鼓勵我拍一集專題好好提醒觀眾,可是老人家被騙的故事太尋常,更何況電話騙案是很難「拍攝」的——騙徒根本不知身在何方,我們不能「放蛇」。受害人不知道被騙,不會錄音,也未必能完整憶述事發經過、騙徒的對白、聲線和語氣。而且,電話騙案沒有「畫面」,除了案件重演,很難撐起半小時專題。所以當時我想,這任務還是留給《警訊》吧。實在沒有想到,騙案數字其後在香港以驚人速度增加,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以此小故事作引言,提醒自己拍攝電視新聞專題沒有公式,更不應低估任何線索背後的故事。

 

 

騙徒要求記者登陸偽冒公安局網站。(無綫電視《新聞透視》截圖)
記者的「罪狀」。(無綫電視《新聞透視》截圖)
騙徒偽冒檢察院刑事拘捕令,上面有當事人照片。(無綫電視《新聞透視》截圖)
網絡保安專家示範如何入侵手機,無聲無息地利用鏡頭拍照。(無綫電視《新聞透視》截圖)

 

《新聞透視——千騙萬化》


作者簡介

蔡千紅,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入行十年,現為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首席記者。她報道過的《年輕人,你快樂嗎》系列及《大水災》系列獲RTNDA the Edward Murrow Award 新聞紀錄片國際區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