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 尋找三色桶的回收真相

鄭思思
有洋垃圾運了去堆填區。(《有線電視》截圖)

 

 

一次新聞頒獎禮中,有報紙總編輯狐疑地看着我問:「你是否和陸恭蕙鬧交那一個?」我呆了一會不懂回答。我沒有「鬧交」,我只是問了兩條問題:第一,為何香港的塑膠回收率高至69% ?(即平均七百萬香港人每人每日回收廿幾個膠樽?)第二,為何過去十年香港入口的塑膠垃圾遠較出口高幾十萬噸,是否大批「洋垃圾」塞爆堆填區?或者在2013 年,當環境局首要任務是擴建堆填區時,這些問題尤其難聽。

這宗報道在有線電視新聞台播出後,被環境局政治助理在facebook 批評「偏頗」、被副局長連番公開否認,新聞台以頭條報道回應,鬧得沸沸揚揚。但這兩條問題可能是我記者生涯中,提過最正確的問題,迫使環境局最終承認回收率計錯數,出入口報關有問題。然而撫心自問,我問了百分百對的問題,卻沒有找來百分百對的答案。我贏了一場「交」,也輸了一些朋友。

回收率計錯數引發電子垃圾的追查,相關報道:香港01《電子垃圾湧港:毒廢料走私三部曲》獲2017 年美國第38 屆TellyAwards 新聞大銀獎,以及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 卓越環境報道獎和卓越視頻報道獎。

 

 

記者是快樂的工作, 天天新奇,但一個負責任的報道要努力搜集人證、物證和各方回應。(《有線電視》截圖)
兩年後,公開資料收窄,環保署不再公布廢膠入口和出口數字,究竟有多少滯留香港的廢膠更難以追查。(《有線電視》截圖)

作者簡介

鄭思思,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入行十二年,先後在《東方日報》、無綫電視、有線電視及《香港01》任職,現為香港電台電視部《鏗鏘集》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