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暴升之謎—— 揭啤殼集團底牌

口述:區嘉儀、梁佩均
整理:陳嘉駿
報道中提及的其中一間建築公司震昇工程,左二為龍炳坤,其律師行為多 間建築公司任法律顧問。(《蘋果日報》圖片)

 

 

2015 年港股猶如「坐過山車」,經歷「大時代」急升至逾七年新高,及後股災式連跌五個月,唯獨創業板新股一枝獨秀, 配售上市首日動輒爆升幾倍至十幾倍,最誇張的新股甚至升逾二十倍。坊間普遍分析指,這些新股公司質素參差,上市旨在賣殼(上市後將公司售予新投資者,轉讓上市地位),並無實質業務支撐業績,建議股民不宜沾手。

《壹週刊》於 2015 年 10 月 22 日的報道首次揭露,部分已於港交所掛牌的本地建築公司,背後有集團一條龍安排人頭董事、處理程序及尋找買家,慫恿配售上市,然後鋪路賣殼獲利,這些公司無論性質、上市、盈利模式,都很相近,猶如「啤」出來一樣,俗稱「啤殼」。報道亦揭發數間上市公司的保薦人、 法律顧問及非執行董事均為同一批人,是首次有傳媒報道「啤殼」集團如何運作及揭發其背後團隊。

 

 

大有融資一年內為七間建築公司擔任保薦人,上市模式相近。(《壹週刊》圖片)

記者當時到訪律師行,發現接待處上掛上不少由其擔任法律顧問的上市公司名字,當中包括報道內的建築公司。(《壹週刊》圖片)

(《壹週刊》圖片)

《壹週刊》2015年10月22日的報道

 


作者簡介

區嘉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入行十五年, 現為《壹週刊》財經組副總編輯。憑〈農作變老作 超大現真身〉 一文,於 2012 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獲獨家新聞優異獎。

梁佩均 ,2006 年加入《壹週刊》,先後擔任財經版記者及調查組編輯,長期關注上市公司財技、土地規劃及房屋問題等議題。

陳嘉駿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士,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理學碩士。曾於商業電台任職財經記者,於 2014 及 2015 年獲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電台特寫組金獎及銀獎。